SuperGrey 的筆記本

《派對咖孔明》劇評:用音樂築起「太平盛世」

前言

昨天偶然在 bilibili 上刷到電視劇版《派對咖孔明》的預告片,我便欣然追隨白兔躍入了這 rabbit hole。一集接著一集,不知不覺,我已經把電視動畫版和電視劇版都看完了。無盡感慨,藉由此文聊以抒發。

看完了兩個版本的《派對咖孔明》,心中已然有不少疑問,因此我趕緊去維基百科瞭解了原作的情況。原作為漫畫,且如今已有 22 本(最新一本於 2025 年 8 月 6 日發行)。看來果真如我最初猜的那樣,暫時不打算完結啊。

當我看動畫版第 1 集的時候,就已經注意到了製作委員會裡的「講談社」,因此當時就猜原作會是輕小說或漫畫。無論為何者,都以連載居多。看了前 3 集後,其單元劇的形式更加印證了我的猜想——反派角色僅為單集服務、用完即棄,孔明則是一集一個「計謀」,這樣看來,或許一集正好對應一冊吧。之前看過《魔法禁書目錄》原作小說,一本中包含的情節確實是有點少……改編成 1 集不為過。因而,我便有了更進一步的猜想:動畫版第 12 集不會收尾,而是留點懸念,為翻拍第 2 季做鋪墊。結果也確實如我所料。

看完動畫版,我便繼續接著看電視劇版。都說對於像《小王子》這樣老少咸宜的故事,往往是小孩看個歡樂、大人品味細節。心想,12 集的動畫版對上 10 集的電視劇版,應該也類似這樣吧?真人劇補充一些「計謀」的細節,再整理整理、詳略搭配,10 集演的內容當大致與動畫版無異。令我欣喜的是,電視劇不甘於亦步亦趨,只花了 6 集就演完了動畫版的劇情,接下來都是新劇情了——至於這些新劇情是原創還是改編,我當時還不得而知;無論如何,有新鮮的情節總是激動人心的。況且,當看完第 4 集後,我已確認了電視劇版比動畫版精彩,這種穩定展示了 4 集的精彩不會曇花一現。滿懷期待、dokidoki 地看完了電視劇版全集。

意猶未盡的動畫版

在動畫版《派對咖孔明》的前 2 集,我便充分體會到孔明「開掛」般的智謀。雖然剛「穿越」而來的他對新時代有著諸多不解,但能言善道的孔明已經選定了自己所追隨的新的「主公」——懷揣音樂夢想的 nightclub 駐唱歌手月見英子。英子的歌讓孔明在 21 世紀的東京找到了生活的新意義,在一場散心之後他便如願成為了英子的經紀人,開啟了音樂人向上發展的冒險之旅。

新的機遇如期而至,名氣歌手 MIA 給了英子在 3 層樓的 live house 演唱的機會,但分配的時間與她同時;這樣,在那個時間段的觀眾都會聚集在 MIA 的舞池。孔明藉助人脈,發現 live house 的地形尚可利用,便利用酒水和中心對稱的地形,在英子的舞池中設置了「石兵八陣」,令醉酒後迷迷糊糊的觀眾步入陣中而不知其返。真是妙計!

之後的集數中,也有著類似這樣的林林總總的計謀。雖然有的計謀並未如第 2 集這般得到詳盡的解釋,像我一樣的觀眾也可以隱隱約約猜出一二。不過,沒有詳盡的解釋,亦使得後半部分的孔明越發地被「神化」,大家只知其然,卻不知其所以然,總覺得缺了些什麼。如果《名偵探柯南》中,柯南只是抓出兇手卻不做推理,或許也是這樣的感覺吧。之後看了電視劇版後,我便愈發這樣覺得。誠然,動畫版受眾包含兒童,在謀略層面過多地逗留,或許與動畫的格調不符吧——動畫裡還是有不少搞笑元素的,氣氛活潑輕快纔是主旋律。

不論如何,富有魅力的故事讓我根本停不下來。不經意間,動畫版已播至最後 1 集。不過,最後 1 集的故事只能算是階段性的完結,第 4 集開頭拋出的懸念「英子參加 SUMMER SONIA 音樂節」並沒有實現,而是以英子取得入場券告結。這實在是令人意猶未盡。幸好,我還有電視劇版可以接著看。

扣人心絃的電視劇版

這電視劇版《派對咖孔明》果真過癮!第 1 集我深深感受到了其與動畫版的不同。因為是面向成年人,也因其為真人表演,演員們真摯的演繹讓同樣的劇情產生了不同的深度。每集也都把「孔明揭秘計謀」置於高潮階段,孔明偵探般的運籌帷幄頗有種推理片的感覺。劇情也不再洋溢著輕鬆的氛圍,演員的哭泣時常讓我動容。我想,這就是電視劇的魅力吧。

仔細想來,看動畫片版的時候,偶爾我有加速播放,看電視劇版時卻從未有如此想法。或許還是老了?幾年前我也曾忠實地相信「跳過劇情就是跳過自己的人生」,想不到我已經背叛了這一信條……

電視劇版以出演了 SUMMER SONIA 音樂節作為最後 1 集,也有頗為動人的收尾(利用開頭佈置好的懸念來暗示孔明將會在最後 1 集離開)。此外,電視劇版另一大優點是其對反派和配角的重視。可想而知,電視劇不能像單元劇那樣輕易拋棄角色(畢竟已經給演員付了出場費嘛),而這部電視劇巧妙地把 MIA、密探等角色反覆利用,來回出場,補完了原作中欠缺的伏筆。第 1 集中我一度以為是植入軟廣告的前園啟二,作為本劇中的大反派,實力斐然,計謀也出色。因此,更顯得孔明的運籌帷幄。雙方的謀略也仍然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,沒有動畫版那般「開掛」。總而言之,電視劇版的改編令我十分滿意。

孔明的「太平盛世」

細品《派對咖孔明》,最令我欣賞的莫過於其對「解開心結」的詮釋。孔明的智謀不在話下,其真摯細膩、不拐彎抹角的語言藝術更令人佩服。不論是英子、KABE太人、老闆小林,還是劇中輪番登場的各反派角色,都在孔明的安排下解開了心結,開啟了積極的新篇章。反派角色們紛紛成為了朋友,這難道不正是孔明所言「創造新的太平盛世」的真諦?皆大歡喜,皆大歡喜!

這讓我想到了《聖誕頌歌》。冷酷的斯克魯奇在聖誕夜被三個鬼魂拜訪,經歷了一場心靈的轉變。孔明就像是這些鬼魂,不是來懲罰斯克魯奇的,而是幫助他解開心結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。《女神異聞錄 5》中也有類似的故事:一群青少年化身為「怪盜團」,通過進入惡人們扭曲慾望具象化的空間,「偷走」他們的惡念,來促使這些人悔改。怪盜團們靠「偷心」來助人悔改,而孔明則是通過引導和啟發,讓人們自己找到內心的光明。這樣的「道德寓言」在動人心魄的佳作中比比皆是,其魔力往往不在於勸誡世人向善,而是向我們展示了內心困境的解決之道。孔明用他的智慧和善良,為每個遇到的人打開了一扇通往自我和解的門。

《失樂園》中有言:「心靈有它自己的歸屬,它本身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,把天堂變成地獄。」剛剛穿越來到澀谷的孔明,在萬聖節的狂歡中迷失,一度以為自己身處地獄。我想,這或許也是一種隱喻吧。如果沒有一顆善良的心,孔明在劇中表現出的過人智謀,已經足以讓反派陷入萬劫不復,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。在動畫版最後 1 集中,孔明在天台與英子坦言,自己亦擔心「草船借箭」的成效,故還準備了「離間計」以備後用,但未能用上。英子與七海的友誼令危機在最關鍵的時刻化解,此真摯的感情跨越計謀的桎梏,成為了扭轉戰局的強大力量,也成為了七海解開心結的鑰匙。

亞里士多德《修辭學》認為,說服力有三個要素,分別是邏輯(logos)、情感(pathos)和品格(ethos)。《派對咖孔明》的孔明無疑具備了三個要素的完美結合:他運用邏輯精心策劃每一步棋;他深刻理解並運用情感來打動人心;而他的品格,善良、正直與仁慈,既贏得了朋友,也贏得了敵人的信任。正是這三位一體的特質,使他能夠不僅解決眼前的問題,更能撫平內心的創傷。

小結

歷史上的孔明或許並不完美,但《派對咖孔明》中的孔明已然向我們展現了智慧與仁慈的完美結合。他並非僅僅是一個智力超群的軍師,更是一位能夠洞察人心、撫慰靈魂的導師。透過孔明這位古代智者的獨特視角,《派對咖孔明》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:在現代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中,我們如何在追逐夢想的同時,保持真誠與善良。

孔明「創造太平盛世」的理念與托馬斯·摩爾的《烏托邦》 有諸多相似之處。孔明所追求的並非只是個人的功名利祿,而是通過連結每個人的才華與熱情,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共榮的世界。在這個世界中,音樂不再是競爭的工具,而是溝通與理解的橋樑。這樣的理想雖然可能遭遇現實的挑戰,但孔明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種理想並非遙不可及。在音樂這個小小的天地裡,孔明和英子帶領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實現了他們自己的烏托邦。一個個音樂會的成功,一次次危機的化解,都印證著這個小小烏托邦的可能性。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嚮往的理想世界嗎?

正如電視劇版插曲〈I'm still alive today〉所唱:

I'm still alive today
それなのに何故か忘れそうになる(但我為何快將此事遺忘)
what will happen tomorrow
夢見てた筈の明日を手に入れにゆきましょう(去追尋吧 追尋那夢寐以求的明天)

最後,總結一下。作為喜劇片,《派對咖孔明》的情節十分過癮;作為音樂片,其音樂性斐然,各種歌曲也都很好聽;作為推理片,劇中孔明的神機妙算又落於情理之中,計謀成功的關鍵並非深謀遠慮,而是孔明與英子相互的信任。好久沒看過這麼對我胃口的動畫和電視劇了,真開心啊!聽說動畫版未來要出第二季,那我就滿懷期待地等著下一季的到來吧。

#動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