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perGrey 的筆記本

《浪客劍心》影評:用「逆刃刀」保護更多的人

前言

今天心情大好,興致盎然地把2012年的日本電影《浪客劍心》找出來看了一下。這部電影雖然是漫畫改編,但聽說真人版比動畫版拍得還要好,所以我滿懷期待地把整部電影兩個多小時從頭看到尾。

談到這部作品,包括動畫和漫畫,我在維基百科上看到它在台灣居然有個譯名叫「神劍闖江湖」,真的是俗不可耐!怎麼會這麼俗氣呢?我不知道這個名字到底從哪裡冒出來的,可能是當時引進漫畫時台灣東立出版社取的名字吧。無論如何,我不多評價這個譯名了。我這裡還是繼續用《浪客劍心》來稱呼它,畢竟日文原名就是「るろうに剣心」,翻譯成「浪客劍心」應該是最符合原意的。

十年之前的「拔刀齋」

首先來回顧一下電影的劇情。說實話,電影開場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直接以「百人斬」場景開始。這段描述的是主角緋村劍心十年前的經歷,當時他作為倒幕派的一員,與保守的幕府軍展開了激烈對抗。那場戰爭是幕府軍與倒幕派的對決。在關鍵時刻,「拔刀齋」(也就是劍心)現身支援倒幕派。雖然他在開場就殺了不少人,但最後他確實收手了,甚至把自己的劍插在地上揚長而去。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心中嚮往的新時代已經來臨。

劇中其實暗示,劍心在這之前已經經歷了與雪代巴的事件。雪代巴曾在臨終前問他:「你能停止戰鬥嗎?」而他回答說:「新時代來臨後,我就會停下戰鬥。」所以電影開場的那一幕,實際上就是他兌現承諾,決定停止殺戮的場景。然而,當他離開後,幕府的殺手鵜堂刃衛從屍堆中爬出,拾走了劍心插在地上的刀。這鵜堂刃衛雖然打不過劍心,但對付普通人還是很有一套。如果要比較的話,他和劍心連五五開都達不到,尤其是當劍心動了殺意,那就是九一開的懸殊差距了。

電影接著快進到十年後。這部電影的主要反派表面上是武田觀柳,一位野心勃勃的實業家。他組織人手製造新型鴉片「蜘蛛網」,但我覺得他雖然野心不小,卻不算特別聰明。他過於心狠手辣,甚至連幫他製作鴉片、知道配方的醫生都要滅口,這種做法實在有點多此一舉。而鵜堂刃衛為什麼會為武田觀柳工作呢?其實他只是想找個地方混口飯吃,同時藉機假冒「拔刀齋」的名號,希望能把真正的劍心引出來。他一直想找劍心報仇,因為他的幕府兄弟們都被劍心殺了。

這也印證了電影的主題:仇恨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循環。你殺我的人,我殺你的人,如果不能打破這個循環,仇恨永遠不會終結。

高手過招

後面高荷惠從武田觀柳手中逃出來後,就跑去警署尋求庇護。但沒想到,一路殺過來的刃衛把整個警署都血洗了一遍。我覺得這一段其實挺無厘頭的,刃衛在外面大開殺戒,結果高荷惠卻能從旁邊逃走。當時武士不是很注重禮節嗎?怎麼不是從外面殺到裡面才算完事,而是直接往裡面衝?其實刃衛進不去啊,一直有人攔著他不讓進。確實如此,而且他一個人也沒辦法包圍整個警署,封堵所有的出入口,還被人拖住了。主要是打鬥的速度也不快,所以到最後給了高荷惠充足的時間逃脫。

不過,鵜堂刃衛那個技能真的很逆天呀。「心之一方」究其實質,是以視覺與心理威懾營造出的奇觀效果;若從科學角度嚴格衡量,只能視作劇情需要的設計,要讓人瞬間無法動彈,多半得靠藥物或麻醉性氣體才合理。至於「用眼神催眠」的說法,也還是不太科學。催眠通常需要引導、信任與時間,電影把它壓縮成瞬間見效,比《Now You See Me》中的催眠術還牛。這種速度其實就是屬於玄學了。

劍心與敵人過招的時候,他的做法很巧妙:先控場再敲擊麻筋與要害。他常以劍柄敲擊肘關節內側等部位(如尺神經溝),造成短暫麻木與失力。對觀眾而言,這種「定身術」比較像是武俠的速效點穴,不能真的讓人完全定住,但可以在短時間內打斷對手反擊,符合他「不殺但要制敵」的原則。如果力氣不大,瞄準要害確實更有效率,但能否精準點擊穴位仍取決於實戰能力與肌力。點穴其實也需要硬功夫。劍心雖非以蠻力取勝,仍然有相當的身體素質作為底氣。

我還有個問題:當初那群地痞流氓跑到神谷活心流道場砸場時,他們不是跟小薰說神谷活心流出了殺人犯嗎?我覺得,這是因為偽裝成劍心的刃衛聲稱自己是神谷活心流的。其實,劍心並非神谷活心流的。他修習的是飛天御劍流,而這個流派除了劍心和他師父比古清十郎外沒人知道。那為什麼刃衛要自稱是神谷活心流呢?因為他認識神谷薰的父親,而真正的劍心用的飛天御劍流,一般市民根本不知道。所以一開始刃衛就隨便安了個流派—神谷活心流。這個流派本身也很強,而且並非失傳。神谷薰和她教的徒弟都會這套劍術。相比之下,飛天御劍流確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比古清十郎曾說過,他只有遇到像劍心這樣有天賦的徒弟才能教。由於後來沒有遇到有天賦的徒弟,所以這套劍法就失傳了。飛天御劍流的特點是極致的速度—把速度點滿的劍術。它不需要很大力氣,但要求非常快的速度,大部分人根本無法做到這點。

回到故事,劍心主動被抓後,齋藤馬上認出了他。齋藤和劍心關係很好,當年他與齋藤一、沖田總司這些人都認識。山縣有朋倒是挺善良的,直接把劍心放走了。雖然齋藤想要逼劍心,但山縣有朋不同意。原來山縣有朋當年被劍心救過命,所以不願為難劍心——如果當年沒有劍心,他就死了。

十年之後的「拔刀齋」

後來劍心回到道場,換上了紅色和服,成了我們熟悉的那個經典形象。接著,高荷惠也來到了神谷活心流道館。

高荷惠是個很好的女孩,她其實並不喜歡劍心。雖然她經常調戲劍心,但她只把劍心當弟弟。她調戲劍心,在我看來是因為之前的生活方式養成的習慣—需要討好武田觀柳。這是一種求生之道。她可能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,所以下意識地在新環境中仍繼續討好男人,雖然這沒必要。而她之所以選擇調戲劍心,是因為劍心看起來柔軟好欺負,非常可愛。

再說到鵜堂刃衛,他為什麼在晚上把砸道場的流氓都殺了?其實是因為神谷活心流的那塊地,武田觀柳也想要,這些流氓也想要。既然大家搶同一塊地,那就是敵人了。

劍心因為過去的創傷患上了PTSD,所以不願再殺人。電影還特意通過回憶閃回,展示他如何誤殺了雪代巴和她的未婚夫。這些不知道電影續篇有沒有翻拍,詳細展開講講。

最後關於外印給井水下毒的事情。他這麼做可能是為了逼高荷惠出來。事情的經過是:外印先找到了躲在道館的高荷惠,他戴著那個滑稽的面具,警告高荷惠說我發現你了,你跟我們在同一條船上,奉勸你云云。之後他離開,緊接著井水就被下毒了。在此之前,觀柳的人並不知道高荷惠躲在道館裡。是外印先發現的,然後他可能下了毒,導致鄰里開始中毒,這樣就能逼高荷惠出來。

結果高荷惠腦子一時糊塗,於是打算去刺殺武田觀柳。她這樣做肯定是成功不了的,不過這件事也引出了後面精彩的對決。作為一部戰鬥題材的電影,當然要有熱血的戰鬥場面,最後這一段正是高潮所在。劍心和左之助兩個人一路殺進觀柳的宅邸,展開了激烈的打鬥。

我覺得這些打鬥場面非常有意思。雖然戰鬥場面很嚴肅,但作為電影,它在情緒把握上做得很好。打了半天,觀眾可能也看累了,於是導演安排了一個「中場休息」——左之助和對手兩個人開始吃東西,磕回血包,大家一起恢復體力後再繼續打,這種設計很有喜感。後面那個加特林機槍出現的場景也很有意思,不過這些人怎麼都能躲過機關槍?這真的可能嗎?其實這些都是電影特效,現實中武士肯定躲不了機關槍,但視覺張力的確拉滿。

對了,為什麼鵜堂刃衛那麼想要讓劍心殺他?他明明可以殺了劍心,但卻不這麼做,反而一直逼劍心要殺他,他到底想要做什麼?刃衛心中到底有什麼樣的想法?為什麼他會希望看到劍心恢復完全之實力?為什麼刃衛希望劍心拋棄自己的不殺誓言,重新成為一個殺手?是不是因為他認為武士之間的對決必須要堂堂正正?既然劍心不肯殺他,那麼他就必須要逼劍心殺他,這樣他們的對決才是公平的。也許我們這些現代人太過自私,奉行精緻的利己主義,無法理解武士精神。對刃衛來說,劍心對他放水是一種侮辱,他絕不能容忍,必須要求劍心使出全力。我覺得這種解讀是合理的,畢竟後面刃衛還切腹自盡,這是很有武士風範的行為。如果我是日本人,可能會更理解這種精神。

刃衛最後的嘲諷也很耐人尋味。他說要在地獄裡見證劍心能夠繼續偽善到什麼時候,他的偽善面具到底還能戴多久,所以他要在地獄裡繼續觀察。唉,其實我們都應該永遠保持這份「偽善面具」,畢竟失去人性,失去很多。

小結

我覺得對我來說最大的感觸,就是劍心自從十年之前留下兩道傷疤後,他就決定不再殺人。他的這個想法也確實是和「神谷活心流」核心是異曲同工的,即:我不再殺人,我要用自己的「逆刃刀」去保護更多的人。

這個觀點實際上是很進步的。在故事發生的背景——明治維新的年代,這種思想就已經很進步、很「左」了。即使是到21世紀的今天,這種思想也還是很「左」的。你還是能看到很多人排斥廢除死刑,雖然已經有不少國家在推動廢除死刑,但還是有不少人在排斥。畢竟「殺人償命,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」這種想法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。

雖然「以暴制暴」這個理念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法學界的人可能認為這有其功用,不能完全廢除。但即使不廢除刑罰,「殺人是否一定要償命」這件事情值得思考。在和平年代,法律是大家共同認同共同遵守的,那確實還好。但在戰爭年代、混亂的年代,如果堅持殺人必須償命、一報還一報的話,那就真的是沒完沒了了。

特別是像劍心和刃衛這種有能力反殺的人,你殺了我的人,我就要殺回去,「君子報仇十年不晚」。就好像秦始皇說的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,項羽他們楚國後裔確實太多了,你只要不敢把楚國後裔都殺乾淨,把三戶殺到變成零戶,那你就有亡秦的危險,因為他們和你有深仇大恨。我覺得這種仇恨真的是無窮無盡,你殺他,他殺你,永無止境。就像甘地所言:「以眼還眼,最後讓全世界都瞎了。」

真正的勇武在於克制與責任;仇恨實際上無法推動社會進步。就像《最後生還者 第II章》中,艾比當著玩家的面殺了第一部主角喬爾時,大家都很憤怒。但到最後女主艾莉卻把艾比放了,沒有選擇復仇。這個結局可能讓很多人憤怒、意外,甚至有人跑去罵製作人和編劇。但我覺得從群眾樸素的情感上來說,殺人必須要償命,不追責就好像不對。但實際上世間沒有什麼必須追責的必要,如果對方真誠悔改,那就算了。

如果一個壞人真誠悔改,並且有實際行動變成了一個好人,那其實就可以放下過去了。就好像劍心雖然之前戰績累累,殺了這麼多人,但自從放棄殺人、金盆洗手之後,他就變成了一個好人。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分時段去考慮:曾經是壞人,後來變成好人,那這個人該不該死?這都是有待討論的。

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神谷薰最後說的那段話——我不希望看到你再去殺人。就好像我很喜歡引用的《原神》納西妲說過的話:「過去不會被撼動,但你可以繼續走。只要未來的線夠長,總有一天『過去』會變成比例尺上很短小的一段。」我比較推崇這種價值觀,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太「聖母」了,就像有人覺得《三體》裡的程心很聖母一樣。我個人覺得,如果在所謂更大的利益面前,人性是可以拋棄的,那人類其實就已經不是人類了,人類文明也不要再自稱是人類文明了。就像《三體》裡面的星艦文明,他們還是人類文明嗎?他們已經不是了。星艦文明已經是他們自己獨立的一個文明,有他們一套新的規則、新的道德。但人類作為人類,不能拋棄這種精神,拋棄了就失去太多東西了。

我們社會的進步,我們大家公認的價值觀,是建立在大家願意和平相處的基礎上的。如果能讓和平永遠持續下去,那是最好的。這也和日本自二戰結束、無條件投降後,逐漸形成的反戰和反思思潮有關。他們的反思基本上都圍繞著這個主題,我覺得他們這樣的反思是正確的。有時候你真的不能用太多冷血的規則去框定一切,認為人際關係就是你復仇我復仇。其實,復仇是不能解決一切的。

文明的進步不是更多工具,而是「不再讓奧斯維辛重演」的自我約束。願世間越來越多人能像劍心那樣,將目光望向身邊的一個個人,而非什麼革命勝利的崇高理想;用「逆刃刀」保護身邊你在乎的人們吧。

#動漫